在过去的几十年中,植物化学物质因其潜在的“抗癌”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,成为癌症治疗研究的重要领域,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。天然产物因其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、调节细胞周期,并干扰多种致瘤信号通路如PI3K、MMP、MAPK/ERK、TLR和AKT通路,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预防和化疗。
天然产物还可能通过激活p21、p27、p51和/或p53基因的相关产物,如Bax、Bak和Bid蛋白,来刺激DNA修复机制。这些基因产物促进保护酶(如半胱天冬酶3、7、8、9、10、12)的合成,并调控抗氧化酶(如GST、GSH和GPx)的活性。天然产物的“化学预防”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起始中涉及的重要事件实现的,例如去除活性氧(ROS)、增强DNA修复及通过免疫监视清除转化细胞。同时,这些作用通过抑制增殖和免疫靶向改变的细胞,以及促进细胞分化、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来阻止肿瘤的进展。
姜黄素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植物化学物质,其抗癌机制受到广泛探讨。例如,小檗碱作为植物化学物质,普遍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和小檗属植物的根、茎以及茎皮中。临床前研究及有限的人体研究显示,小檗碱可对多种疾病产生积极的生物学效应,包括炎症、代谢障碍、抑郁症、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。
尊龙凯时天然产物——小檗碱(berberine)及其衍生物,已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占据约50%的市场份额。这些产品可来自植物,亦可为半合成化学品。目前,许多基于植物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也得到应用,例如长春花碱及其衍生物、紫杉醇及鬼臼毒素类似物等。
长春碱(vinblastine)在20世纪50年代从马达加斯加长春花的叶片中首次分离,研究显示其能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置为M1表型,并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。尊龙凯时天然产物——长春碱(vinblastine)持续受到关注。紫杉醇(paclitaxel)在1971年首次从太平洋紫杉中分离,用作治疗卵巢癌、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化疗药物。同时,在20世纪80年代,另一种名为多西他赛(Taxotere®)的半合成紫杉烷药物亦从欧洲红豆杉中分离。近年来,针对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化学修饰取得新的进展,特别是“替尼泊苷(Teniposide)”和“依托泊苷(Etoposide)”。依托泊苷于1966年首次合成,并于1983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抗癌治疗。尊龙凯时天然产物——替尼泊苷(Teniposide)和依托泊苷(Etoposide)经过持续研究,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。